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文书 > 总结

教师个人读书总结

时间:2024-06-30 22:37:16
教师个人读书总结

教师个人读书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个人读书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个人读书总结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就更加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为进一步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建立教师岗位成长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结合自身专业发展制定读书学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教材为重点,以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提高自身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读书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三、读书选择及活动要求

1、读书选择积极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个人每年至少阅读1-2本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专著,其中每学期必须研读市局学校指定的研读专著中的一本,同时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自选相关书籍和文章阅读学习。

2、活动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说教,紧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注重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之间互帮互助,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使自身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

四、读书活动具体安排:

1、自主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市局学校指定的一本研读专著和三本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专著。记读书笔记,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另外充分利用学校订购的教学专著刊物进行研究,使自己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2、坚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提高文化层次,注重在培训中锤炼自己。学习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等先进理念,边学习,边教学,使理论联系实际落到实处。

3、小组研讨:及时把自己认真听课、听讲座、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经验,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写出反思和随笔。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等。

4、课题研究:根据教科室工作计划,积极参加课题小组活动,研究确定课题。定期组织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共同财富,促进本教研组教师共同发展。

5、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做到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公共必修知识的考核培训。

6、利用空余时间去学校图书室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报刊杂志,并做好笔记,写好反思。

教师个人读书总结2

“读书是每个人生命的需要。阅读一本好书,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点燃我们实现理想的希望之火,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开卷读书,就是打开窗户。

近两年来,我沐浴在书香中,徜徉在书海里,我惊喜的发现,读书让我变的更聪慧,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让我们的校园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读书更提升了我们的品味。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在读书中,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在我们营造的书香校园的氛围中,在书海中畅游,多读书,读好书,丰富心灵、丰富人生已成为一种时尚。

在读书活动中,我投入到读书节的各项活动中,以书籍为伴,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在书海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同学们,在书中,我看到了哈利波特,认识了马小跳,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书让我的世界变得充满趣味,让我的心灵更加充实,让我与伟人、与英雄对话,让我眼前的世界如此的五彩缤纷!

我与书为友,看到了人文与科技共舞,赏经典与时尚齐飞。芬芳相随,书香长在,相信人生会因读书而更加精彩。

教师个人读书总结3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一、经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

二、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三、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我相信,在我校领 ……此处隐藏20368个字……一本《笑猫日记》,随口问问孩子能不能给我看看,孩子高高兴兴地把书递到了我的手中。谁知一本书读下来,竟开始喜欢这本书了,于是一本本地找学生借来阅读,而拥有这套丛书的孩子们也一个个争相借给我看,几天下来就读完了整套十几本书。这或许是因为一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缘故吧,总希望自己的心能和孩子的心相通,也就经常阅读一些孩子们的书籍,时不时地与孩子们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那一伙孩子味儿浓厚的孩子,一群可爱而又神奇的动物。虽然这些都是虚幻的不存在的事情,孩子味也是不存在的,但是有孩子味的孩子就是快乐、天真的孩子,有孩子味的的家长就是快乐、天真的家长,人有一颗童心,就会有一份快乐。我带领让学生在阅读中播下责任的种子,在阅读中享受故事,在阅读中欣赏语言,在阅读中陶冶情操。

读书,使我对工作、对生活都充满了自信,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始终充满激情。每天坚持读书,我还要持之以恒,相信它会为我带来丰盈的人生。

教师个人读书总结15

优秀教师是读书读出来的。读书多的未必能成为优秀教师,但不爱读书、不善读书的肯定成不了优秀教师。读书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过程,自身提高的过程。教师首先能读自己写的文章,能倾听自己说的话,能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才是优秀教师的功力。

“书中自有花似锦,书中自有草如碧,书中自有春如画,书中自有秋如火。何以解忧?唯有读书。何以解愚?唯有读书。何以解老?唯有读书。读好书,利人。好读书,养人,读书好,成人。”(名师谈读书)好书,需要细细研读,用心感悟。

读书的目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其实伟大的培根在他的《论读书》中,点出了人们的读书的目的:一乃读书只为“怡情” ,二为读书为了“傅彩”,还有一种,读书为了“长才”。作为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读书品位,要抓住“怡情”和“长才”,即享受读书又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就教师而言,读书就是“磨刀”,“磨刀” 的意义在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的修炼自己的内功,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知识更新,以汲取更多的营养,做到各种交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使自己储备的这桶水是一桶活水、是一桶富含营养的泉水。

1、读书宜分类。

光我们国家的经典之书就汗牛充栋,再加上国外的呢?无法用数字计算。所以要有自己读书的类别,教书之人不能不读书,而且读书涉猎要广泛,诚恳地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探索之路上不断提升自己。读书必须沉潜于书籍之中,吸取与自己口味适和的书籍套餐,扩充脑容量,丰富自己,使之底蕴逐渐深厚。可读人文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可视自己本身情况而定。

2、读书择精品。

清代唐彪说:“蜂以采花,故能酿蜜,蚕以食桑,故能成丝。倘蜂蚕之所采食者,非桑与花,则其成就必与凡物无异,乌得丝与蜜乎?乃知士人所读之文精,庶几所作之文美,与此固无异也。”精品是极有价值的书,必须置于案头的书;能帮助你可以写作的书。读好书,才能写出好东西,以写带读,以读促写。读精品的目的是为了写,读十篇不如写一篇。最好多读多写。所以读书要有选择性地读。

3、读书须极熟。

或问云:“先达每言读文篇数欲少,而遍数欲多,亦有说乎?”唐彪曰:“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唐彪提倡读书要熟,极熟。熟要有质和量的要求,量不能太大,太杂,大和杂不会达到熟的境界。有的人书读的不少,但是表达能力却很差,总那么几个词,干巴巴的,为什么是这样呢?读得多却不熟,更别说极熟了。在于熟讀、反复玩味。要在读书的遍数上吸收,融会贯通,一些词汇掌握的很熟了,一旦运用就会跳出来,丰富人的表达。

4、读书贵深造。

“凡读文贪多者,必不能深造,能深造者,必不贪多。此理当深悟也。”把厚书读薄了,可以达到深度理解的目的。再加上批注,成为自己的东西。

古人提倡学富五车,讲的是读书之多,可是我们真正想一想,学富五车的人有多少。而且读书是一点一滴地积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尤其读到深水区的时候,要一点一点地研究,不可贪多,贪多不会研究很深刻,也不会得到什么。

5、读书要读出气韵。

言为心声,一本好书行云流水,气韵贯通。往深处探索,陸机曾在《文赋》中說过:“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籠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好书可养浩然之气,所以我们读书要注重读气韵。

一般一本书的气韵包括两方面:一是思路内部的联系,二是语言内部的联系。所以读书除了了解字词句意义之外,还要把握思路条理和语言条理。这一点需要多读,直到熟练,方能尝到其韵味。

读书能读出韵味,写文章必能气贯长虹。

6、读书能读出悟性。

读书的关键在于悟,只有透过悟,才会将书读薄,才会明白书的价值所在。悟的本质是突然的,但又是渐进的,积累而成。读书想能得到悟,须心静。唐彪言:“心非静不能明,性非静不能养,静之为功大矣哉。”当精神凝定,心自明,所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这就是“静”,如此才能心明、才能养性。

有了“虑”,才能有“悟”,“悟”伴随着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净化而愈来愈深,愈来愈多。

其次是疑,有疑方有悟,当读书读到能深进去了,会比较了,与现实生活比较,与其他的书比较,会产生疑情。讀书贵有疑,疑后有悟方好,于有疑处疑,获益有限;于不疑处亦有疑,如此才能大悟,学问才能贯通。为了解疑,也可在自己不能解译的情况下,向别人请教而产生悟性。

读书须思考,不思考就不会有悟性。有的人读书很多,只是印象有,浅薄不能扎根,过后又会逐渐淡忘。德·叔本华曾说过一句话:“平凡的人,好像都是一个模型铸成的,太类似了!”所以会读书可以使人变得不一般,与众不同。不知谁说的一句话“温习乃研究之母”, 任何喜欢的书不知能读一遍,每读一次,情调和心境都不同。“要常读古书,读古人的原著”,会有乐趣。古书大都能体现一定的思想,很少无病呻吟,这因为古人的眼光和思想所能及的;古书的语言也很美丽,历经数千年流传下来,剩下的都是精品了,大浪淘沙,不美的已经让历史淘汰了。

7、用思维导图增加记忆。

读完书要想记住,光靠读书笔记难以掌握书的内容。读书笔记只能记住一些句子、短语,或者一些顺序性的东西。缺乏色彩、形象、节奏、想象和空间关系,难以完成思维过程,甚至记住。而思维导图充分利用大脑各方面的能力,以一个主题图像为中心,并由此放射很多分支联想,形成网状思维,有利于记忆并产生创造性的想法。这种不断分支联想而形成的网状思维是大脑内在的结构外在的表现。用这种方法,只需几分钟而不是几天就能准备好讲稿,并可以帮助你将记忆从空白提高到完美。通过由创造的思维导图可以得到比精心整理后的列表要多得多的想法。

读完书要运用,不运用就不会产生智慧,书本上的东西要通过实践而融于生活,所以读书后的运用又是很自然的,不是刻意追求的。我们仔细想想,书上的很多内容都在生活中潜行,只不过我们都不关注罢了,那些作家用智慧之眼将生活升华,才留下千古诗篇。

喜欢读书,读书会思考,有悟性,将悟性融于生活,产生智慧而指导工作,感悟人生,这是最高的读书境界!

《教师个人读书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