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读后感
《水调歌头》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宋代词人苏轼题写的《水调歌头》,读后我的心情复杂,犹如心乱如麻一般,百感交集。
因为在这首词中,作者的寓意太深奥了,表面看去,好像只是在说希望离别的人能够平安健康,但是再细细琢磨这首词的内容,你就会感到思绪万千,对亲人挚友的思念之情顿时涌上心头。
这首词的上部分写词人中秋赏月,下部分写词人望着明月思念亲人,蕴含了词人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
当我读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时,我体会到词人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感到有些厌倦,所以他渴望飞往一个更美丽的月宫,但是他却经受不住这种寒冷。
当我读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时,我体会到词人似乎认为与其飞往寒冷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清影随人。
当我读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时,我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与月有阴晴圆缺一样,都是常理,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当我读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时,我体会到即使两人远隔千里,只要两心相照,对明月的爱也可以把彼此分离的人融合在一起。
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
因此,只要相隔千里的两个人两心相照,也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虽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同时吸引着词人。
但是在相比之下,词人终究还是亲手抹去了那虚无缥缈的幻境,从浮想联翩中回过头来,觉得还是有亲人挚友的人间更温暖亲切。
《水调歌头》读后感【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多少年前的中秋之夜,苏轼曾望月纵酒,举杯轻吟。
如今,又是月圆之夜,我再一次频首浅唱……
从古至今,有数不清的文人墨客赞美那轮圆月,圆月固然很美,可却只是一刹那。
当今朝过去,明天它又变得残缺。
残月似乎象征着离别的伤感,而苏轼却一反古人对残月的悲伤,反道写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的千古佳句。
是啊,细细想来,没有这残月的演变,哪来这一轮圆月?好比在生活中,没有一次次惨重的失败哪能换得成功的喜悦?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自然月亮也会阴藏晴出。
人月无常,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月圆之日,有多少远离家乡的人人凝望着月亮,思念着家人。
有些事是不能强求的,只要彼此惦记就足够了。
现在的我们并没有体会到离愁的苦闷,既然这样,就请珍惜这眼前的点点滴滴,不要等到离别之时叹哀愁。
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看见它的两面性,从而乐观地去面对。
有些事虽然是自古如此,但只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去感受,或许便会茅塞顿开。
《水调歌头》读后感【3】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起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深深的写着他的怀念,想着家人、皇帝的忧愁,通通映衬在这首诗上,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更是显得凄凉啊!回
忆着以前家人一起团聚的日子,现在在这里孤零零的一人,也只能在中秋,跟家人同时看着那颗又圆又皎洁的月亮。
但虽然同时看着月亮,却相隔两岸,不免感到惆怅。
中秋节,农历十五日。
中秋节就像过年一样,家人团结在一起,一起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烤肉、吃柚子,还一起欣赏月亮。
而看到那皎洁得月亮,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月亮种种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玉兔捣药等传说,我们不妨停下脚步,仰望月亮,说不定可以看到吴刚努力的砍伐着树木,玉兔“咚咚咚的捣着药呢!
如今中秋节又到来了,家家户户都高兴得买柚子、准备烤肉用具,又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吃烤肉、吃柚子,高高兴兴的团聚一起赏月;全家团聚,宛如过年除夕
一起吃团圆饭一样,团聚一堂,大家有说有笑的,这样的日子并不多,但只要好好珍惜,会得到很多快乐。
比起苏轼来,我们的中秋不是比他好多了吗?